寧德核電站:為海西經濟區騰飛先行一步
發稿時間:
2009年09月17日
【 字體: 大 中 小 】
30年來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了中華大地,中國的核電事業在改革開放的春風里實現了一個又一個突破。從當年引進法國設備、資金和技術建設大亞灣核電站兩臺核電機組,到如今以自主品牌、自主設計、自主建設20多臺核電機組——改革開放的30年里,中國核電事業實現了質的飛躍,大亞灣核電站不僅實現中國大陸大型商用核電站零的突破,而且成功實現了裂變。
現今,在國家加快核電建設方針指引下,大亞灣核電基地在核電技術創新、經驗傳承和人才培養等方面呈現出巨大的輻射效應。從大亞灣基地走出來的無數創業者將核電這種清潔、優質、安全的能源帶到了祖國各地。福建寧德核電站就是大亞灣核電站眾多兒女中的一個。當初 20多位從大亞灣走出來的核電專業人才相聚在海峽西岸。他們為尋找核電廠址風餐露宿,他們在施工現場揮汗如雨,他們為掌握核電高新技術嘔心瀝血,他們為攻克技術難關殫精竭慮,他們繼承和發揚了大亞灣老一輩核電人的優良傳統和吃苦精神,在海峽西岸又一次掀起了艱苦創業的新高潮。
2004年1月,福建寧德核電站前期工作拉開帷幕;2005年8月,寧德核電籌備工作領導小組成立;2005年12月,曾經成功建設大亞灣核電站、嶺澳核電站一期的中廣核工程公司工程建設隊伍從祖國的南疆來到美麗的太姥山下,著手準備主體工程的動工。2006年3月,福建寧德核電有限公司正式成立。2008年2月18日,福建寧德核電站正式開工建設。福建寧德核電站工程委托給具備資深核電站建造經驗的中廣核工程公司,以嶺澳核電站為參考電站,將結合大亞灣核電站、嶺澳核電站、遼寧紅沿河核電站的經驗反饋,進一步采取新技術和技術改進,其安全性和經濟性將進一步提高,達到國際新建核電站先進水平。其國產化、自主化水平將在嶺澳核電站、遼寧紅沿河核電站的基礎上得到進一步提升。綜合國產化率達到80%以上。
寧德核電項目的建設在中國的核電建設中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對于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能源政策,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實施黨的十七大提出的支持海峽西岸經濟發展的戰略部署,緩解東南沿海地區電力和能源運輸的壓力,優化能源結構和電網結構,拉動核電裝備制造業,促進福建省經濟、社會和環境可持續發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寧德核電站的開工建設更是寧德作為海峽西岸經濟區閩東東北一翼,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需要。寧德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全面實施環三都澳區域發展戰略,把寧德核電項目作為三都澳區域綜合開發戰略的標志性項目,擺在重中之重。
面對光榮而艱巨的任務,寧德核電項目的建設者們充滿豪情,蓄勢待發,他們將延續大亞灣老一輩核電人艱苦創業的故事,把寧德核電項目建造成中國核電發展史上優質、安全、經濟、工期最短的核電站,為國家核電事業的可持續發展,為繁榮海西經濟,建設“兩個先行區”作出應有的貢獻。